杯状耳,又称卷曲耳,是一种先天性耳廓发育畸形,约占各种先天性耳畸形的10%,临床上较为常见。其发病部位主要在耳廓边缘环缩,表现为耳廓似杯形、耳廓卷缩。双侧性较多见,但左右不一定对称,有一定的遗传性。


  杯状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


  杯状耳是一种先天性耳畸形,其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确,但主要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:


  遗传因素:家族中可能存在杯状耳的基因,但并不一定父母有明显的耳廓异常。


  胚胎发育异常:在胚胎发育期间,耳廓软骨发育中产生异常折叠。


  外界因素:如孕妇在孕期受梅毒、病毒(特别是风疹病毒)感染,或接触辐射、某些药物等,也可能导致耳廓畸形。


  此外,杯状耳的形成可能与烟酒刺激、叶酸缺乏、孕期病毒感染等诱发因素有关。建议在孕期注意这些方面,以减少先天性耳廓畸形的风险。


  杯状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


  耳廓卷曲:轻者只是耳轮的自身折叠,重者整个耳廓上部下垂,盖住耳道口。


  耳廓前倾:类似于招风耳,但耳舟、三角窝多变窄而不消失。


  耳廓变小:耳廓长度变短,严重者存在软骨发育不良,软骨和皮肤减少。


  耳廓位置低:严重者可伴有颅面畸形。


  适合杯状耳的治疗方案有哪些?


  非手术无创矫正治疗:


  对于0-3月龄内患儿,可根据其畸形类型、软骨硬度、皮肤张力等具体情况,戴外耳矫形器进行干预治疗。一般出生3-5天就可以开始治疗,根据个体严重情况差异,整个治疗4-8周不等。无创矫正的效果与开始治疗的月龄密切相关,月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小,治疗时间越越短。


  3个以上的患儿要仔细评估软骨及皮肤状况。


  6个月上则不建议无创矫正治疗。


  手术治疗


  若早期未能抓住无创矫正治疗窗口期,则应待患者年龄适宜时再行手术治疗。手术原则为增加耳舟的长度,纠正耳廓卷曲及横突畸形。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耳轮脚V-Y成形术、耳廓软骨管法、软骨瓣交叉缝合法、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法等。


  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