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暑期悄悄逆袭”“趁着暑假,偷偷变美”“双眼皮成功上岸,开学惊艳亮相”日前,有媒体报道称,正值暑假,一些医美机构把未成年人、高考毕业生和大学生当作重点对象,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,吸引他们加入“整形大军”。一些高中毕业生、大学生也将割双眼皮、水光针、光子嫩肤等医美整形项目列入暑期计划。


  近几年,随着人们对医美整形行业的认知和接受度有所提高,不少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也开始尝试医美相关项目,甚至不顾父母反对和手术风险,执意进行操作。对此,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,提醒广大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,谨慎选择医美消费,提高风险防范意识。


  近年来,随着医美整形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,加之公众观念逐渐开放,整形成了越来越平常的美容项目,不仅成年人会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尝试,就连不少未成年人也开始涉足其中。某医美平台发布的《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医美消费群体中20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已达11.12%。


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尤其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时期,是进行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、建立自我认同的一个阶段,对自己的一切都更为在意,同时,又分外在意周围人的评价与看法的阶段,试图通过一些方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,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选择。


  然而,虽然现代青少年营养充足、发育较快,又过早地通过短视频等渠道接触、了解到医美整形行业,萌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想法,但受限于青少年的真正阅历和心智发育程度,其中大多孩子还并未形成完整、健康的审美观,很容易被别人“牵着鼻子走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社交平台、短视频网站,用诱导、暗示等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“定向诱捕”,便可能让他们在稀里糊涂中陷入医美整形的“坑”中无法自拔。


  实际上,《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,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者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症、禁忌症、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,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。也就是说,未成年人想要进行医美整形项目,必须得到父母的签字认可。


  但这项规定却并没有遏制住未成年人整形的热潮。稍微了解医美行业后便不难发现,当今市场上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并不规范、甚至直接违法违规的医美机构。为了让消费者接受手术项目,在宣传时他们会刻意淡化手术风险,夸张手术效果,或是用“1元医美体验”等营销噱头招揽未成年消费者,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。


  同时,这些医美“黑诊所”的存在,也让未成年父母产生了“与其让孩子偷偷找违法机构做项目,不如自己带他们找正规医院”的想法——那么名正言顺进行整形的青少年也就越来越多,“暑期整形热”也就抓住东风,乘势而上。


  无论是未成年人自己偷偷找“黑诊所”做项目,还是父母出于无奈主动带着孩子进行整形,究其根本,消费者在这场“整容博弈”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。


  未成年人沉迷医美整形无法自拔,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越发严重的“容貌焦虑”问题。“颜值即正义”“只有漂亮才能被爱”等观点,让人们不断放大外貌对人生的重要性,也就开始对自己的容貌吹毛求疵,产生容貌焦虑。


  诚然,我们不能否认外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,但若是将容貌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指标,则不免沦于片面;同时,整容也不是错的一些先天存在面部缺陷的人,通过整形手术获得更顺畅的人生,是令人欣喜的好事,但要把整容视为改变命运的捷径,则是过于肤浅的观点。容貌或许会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,但在交往中,更能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,一定是一个人的才华、品格和能力。


  要破除“容貌焦虑”,最根本的便在于要破除未成年人对容貌的过度“迷信”。家长和学校应该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,明白除了珍惜自己的外貌,更应注重内在魅力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提高。同时,学会接纳自我,欣赏自己独一无二的美,过好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好人生。


  同时,也应当通过立法,对未成年人医美整形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,明确未成年人的监护人、整形美容机构等主体的法律责任,共同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

  新闻来源:工人日报、成都商报、澎湃新闻、海报新闻


  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